回看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科学家事迹数不胜数,从小学课本到大师讲堂,都可以听到他们的光辉事迹。今天,我就自己对他们的了解,写一篇我的体会。
他早年留美,研究火箭,36岁就被聘为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毅然决定回国建设新中国,但遭美国当局百般阻挠,他宁死不屈,奋战五年,终于得以归来,为新中国的航天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两院院士,“中国现代火箭之父”——钱学森。
若是现在,很多人可能很难放弃国外的优良待遇和先进的科研环境,回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但钱学森做到了,他义无反顾的想要报效祖国,即使经历了很多磨难,也没有忘记初心,回到国内用自己的知识解决了种种难题,推进了新中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他的坚定的报国意志、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让我深深的折服。
他是西南联大物理系的高材生,中科院院士,常年奋战在中国核武器研发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他就是被誉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
没有他,中国不可能在1964年成功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三年后又成功引爆第一颗氢弹。在面临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协议的四年后,向世界证明,中国也能制造出原子弹。正是由于核弹的研发成功,让中国的国防实力在世界上上升前列。而我们敬爱的邓稼先同志,却因为在实验中受到核辐射,患了癌症,62岁就与世长辞。他的无畏精神,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永世传承下去。
他从小家境贫寒,求学之路坎坷艰辛,对科学的热爱始终不减,坚持自学,后在清华快速学完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习得多门外语,出国访学,回国任教,创立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他的学生陈景润证明了(1+2),他就是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从小因为对数学的兴趣,让我了解到华罗庚先生,他对数学的热爱以及求学若渴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
他本着对科学的热爱,怀揣造福人类的梦想,苦心钻研,不慕名利,只为人类能吃的饱,如今他带领团队在迪拜沙漠成功试种海水稻,仍然在为他的理想奋斗,联合国为他颁发科学奖,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是得益于他的科学研究,我国乃至世界的温饱问题才不是问题。
他天资聪慧,严谨治学,留学海外,享誉中外,为中国铁道科技研究做出了多年的贡献,他领导建成了我国自主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钱塘江大桥,诠释了“竢实扬华”的真谛,他就是我们敬爱的茅以升校长。
在交大,你会看到一栋栋天佑斋宿舍楼,意在纪念“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他曾主持设计和修建的京张铁路闻名于世,是中国人的骄傲。他言传身教,坚守“修中国人自己的铁路,培养中国自己的工程师。”信念,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他虽不是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生,但与交大有诸多联系。詹天佑先生的自强不息,爱国爱路的精神,始终影响着交大的发展。学校还特意成立了“詹天佑班”、“詹天佑学院”,传承先驱的铁路建设精神,“灌输文化尚交通”,为中国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输送人才。
高铁,已经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选择,中国高铁的发展已领先世界,是国人的骄傲,而交大对我国高铁事业的贡献人人可见。我校的沈志云教授(两院院士)和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中国高铁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沈教授曾放弃清华和武大的机会,来到交大,并最终留校60多年,为我国轨道交通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样,在交大有一位年轻的院士——翟婉明(翟教授本硕博皆毕业于西南交大),为我国的铁路工程动力学做出了一系列贡献。
中国近现代有名的科学家还有很多,他们的先进事迹数不胜数。他们的求学之路或曲折或精彩,他们的爱国精神有目共睹,他们的研究成果影响世界,他们的科研精神令人敬佩。我相信,先驱的事迹将影响更多的后辈,后辈也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的中国正处于新时代之中,我们大学生必须肩负起报效祖国,建设富强祖国、科技强国的重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奉献全部的力量。伟人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青年一代要始终铭记,我相信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的优秀科学家,中国的科技水平将冲击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