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立志
竺可桢启蒙老师章镜尘
少年竺可桢
1896年,竺可桢转入毓菁学堂学习,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在高小毕业
竺可桢父亲竺嘉祥,老家在距东关镇西5公里的保驾山(又名牛步山)。祖辈靠种田生活。
竺氏宗谱
竺可桢故居 保驾山老家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竺可桢当时正在毓菁学堂上学,党先生要求用“苦”和“甜”两字造句时,他说:“丧权辱国最苦,国家富强最甜”。
竺可桢3岁时能认出商店招牌字,5岁时已认字千余,并能背诵唐诗。到乡下招募或玩耍时常留心“今年燕子哪一天飞来?”、“桃花什么时候盛开?”等问题,并记录这些动植物的变化
竺可桢幼承“善恶有报”家风,养成善良、节俭和助人为乐的品格。7岁时看到一个老人因欠斗米之债无法偿还而欲投河自尽时,当即到家取出斗米慷慨想送救人一命。
迫于生计,青年时期的竺嘉祥即离家到东关镇米市街做米生意。显示设米摊,后开办“承茂米行”,同时和别人合营“源泰烛淘”。20岁左右,竺嘉祥娶外村顾氏为妻,生3子3女,长子可材,次子可谦,接着是3个女儿,竺可桢排行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