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将此身报中国,心底无私天地宽 ――――当代青年对陈能宽院士生平有感

作者:张思宇 编辑:wyj 日期:2019-11-04 点击数:[]

“宜诚笃,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郅大同……”西南交通大学激扬的校歌在校园里响起,一批批刚入学的学子在校园里游逛。在西南交大的校史馆里有一面由大理石砌成,极高大的墙。那上面错落地放置着一个个相框,“这些都是西交的杰出校友,他们都在各领域做出了巨大奉献,学校为了纪念他们设置了这面纪念墙,这是茅以升院士,这是罗忠忱教授……”随着志愿者的讲解,我的目光从一张张照片上掠过,然后我第一次看见了陈能宽院士的照片。照片上的他清瘦矍铄,嘴角略带微笑,双手端放在膝上。

“中科院院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这些荣誉抽象又遥远,让我不禁好奇,那有着如此沉静刚毅面容的陈能宽院士是个怎样的人呢?在翻阅了许多报道采访,书籍杂志后,我仿佛看见了那个心志高远,满腔热血的陈能宽。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需尽苦功夫

1923年,陈能宽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一个山沟里。后凭借优异的成绩从雅礼中学毕业,被保送到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大学生活给陈能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次年,他考上了由政府资助的自费留学,远赴美国耶鲁大学。在耶鲁大学,他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接着又师从哥廷根学派大师物理冶金学的著名学者麦休森教授学习,于1950年获得物理冶金博士学位。

他不仅在学业上取得硕果,而且在科研上也获得了突出成就。他从事金属物理和物理冶金的基础研究,在多种金属单晶体形变、再结晶以及核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的行为方面,解决了一系列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和实验问题,对中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物理、特殊材料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多次在技术上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国家核试验,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下功勋。他更是中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多次在技术上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国家核试验,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下功勋。

这一切都与他心怀高志,刻苦学习分不开的。曾经长在山清水秀的湘西的少年陈能宽,感于中国战乱后百业凋敝的困难局面,立志要为国出力,积极寻求出路。于是他奋发图强,学贯始终,帮助国家在大西北的沙漠中点亮了名为“原子弹”和“氢弹”的两颗太阳。这位功勋科学家一生中都把学习放在首位。这也许是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传记《许身为国最难忘:陈能宽》中有这样的描写:‘到了晚年,他依然把学习放在首位。他在书本中学,也在实践中学;他向专家学,也向平常人学;他钻研他的科学专业,也研读中外名著;他读正规报刊,也读街头小报。他还有个习惯——凡他认为新颖的、有用的观点或词句,都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凡一时读不懂或认不准的,他都要记录下来,直至读懂弄通为止。’这样的学无止境,刻苦钻研的态度让一位纯朴少年成长为报效祖国的科学家,陈能宽是西交校训“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的践行者。

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困于战后衰败的国内现状,少年陈能宽毅然决然踏上海外求学之路;感于祖国发展的召唤,中年陈能宽排除重重干扰阻挠回国进行科研工作;志于为国家核发展开创新局面,晚年陈能宽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

他在美国的事业和声望如旭日东升时,了解到祖国的科学发展事业需要人才就急切想回国。在拒绝他的金教授麦登的执意挽留时,他只一句“回祖国去,我不能做无本之木。”就这样,他捧着一颗热烈的赤子之心回到了祖国大地,在条件简陋的实验室里开始了日以继夜的研究工作。在长达2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作为核装置全面质量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参与了我国多次核试验中大部分核装置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核武器”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避之不及的存在,但在那个时代却是帮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有利工具。陈能宽对于核工作,从来是工作在第一线,“敢于从事危险事业,这是一个核武器研究者起码的素质,”他曾有言。或许是热爱科研到了极致,他一直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人才。他不仅能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难懂原理,让学生收获匪浅,而且经常提携,鼓励身边的青年学者。他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让“我们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写篇大论文”成为了他的学生们努力的目标。

他虽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但在名利上却是欲寡心诚。有的科技成果在报奖时,大家公认陈能宽应该排名第一,但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勾掉,将荣誉让给科研团队中年轻人。正所谓“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陈能宽的气度和风范也是他能在科研之路上愈走愈远的重要原因。

以诗寄情达真意,凭心生活乐通达

陈能宽的同事们评价他“擅长填词作诗”“犹爱古典文学”。他总是以诗歌表情达意。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现场,陈能宽难掩激动之情,当场赋词: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一句“许身为国最难忘,神剑化成玉帛酒,共创富强”为人们所传诵。

游泳、唱歌、书法、填词……陈能宽爱好并精通的事物多种多样,他曾用“七十嫌小,八十嫌少,九十正好!”的字句自勉,希望自己有敏捷的头脑和年轻的心。在核试验前夕,研究团队高度紧张,他在一场讨论会上忽地背起了《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一句句顿挫有力,情感充沛,在场的人无不肃然恭听,感情随之昂扬。由此可见陈能宽的豁达和坚定执着。这种乐达的精神陪伴陈能宽走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陈能宽先生虽已远去,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两弹一星元勋”的荣耀只是锦上添花,了解了陈老的生平事迹,才体会到那令人动容的可贵品质。陈能宽曾引用诗句“灵台无计逃神矢”来形容自己对新中国的热爱。现在这个先生“非爱不可”的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每一个人都因为她的崭新未来而激动不已。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秉承先辈们流传的竢实扬华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陪泱泱华夏展翅高飞。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