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精神,最闪亮的引航灯

作者:陈晓东 编辑:wyj 日期:2019-11-04 点击数:[]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的陈能宽院士溘然长逝,让我们深感哀痛惋惜,交大永远失去了这位让人敬重的老学长。或许历史无法再现,但陈能宽学长的大师精神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不会被遗忘,因为它就寄存在我们所熟知的,一直为科研献身的学者,大师身上,其在科研工作上攻坚克难的精神还在不同的人身上延续着。

陈能宽学长被大家广为熟知的便是其在核装置上的卓越贡献。作为核装置的技术负责人之一,陈能宽在长达2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曾多次参与了我国核试验中大部分核装置的设计与试验当中,并在艰苦的研究环境当中攻克了技术难关,实现了科研预期结果,为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无独有偶,这种勇于攻坚克难,拿下技术难题的精神同样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交大学者身上,他便是土木工程学院卜一之和张清华教授。前不久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引来了世界各国工程界的高度关注,大国工程的技术背后,同样有着我们交大人的身影。这其中就有卜一之和张清华教授以及他们所领导团队的汗水与功劳。要知道普通的桥梁寿命达到一百年已是极限,而者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疲劳所导致的裂缝对桥梁结构有着巨大危害。面对珠澳大桥技术要求的120年,两位教授带领者团队一路攻坚克难,通过研究车型荷载对桥梁的影响,不断尝试各种桥梁结构,提出了一套有着团队独特见解的疲劳强度分析理论,克服了国内外桥梁疲劳的难题。两位教授凭借着“大师精神”,一步一步走向解决问题的正确道路,明确了影响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关键因素,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的新研究,提出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抗疲劳设计技术。凭借这种创新的解决方案,两位教授为我国港珠澳大桥的成功通车和长时间保持桥体安全提供了技术理论的支撑。两位教授潜心研究,以其创新理论解决了工程界的难题,为我国的工程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种不惧挑战,敢于在工程上攻坚克难的精神正是陈能宽院士身上所具备的“大师精神”。

历史无法重来,但精神永世流传,这种“大师精神”存在与我们的校园当中,融于我们交大学者以及中国广大科学家的身上。在这样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之下,传承陈能宽学长艰苦卓绝,献身祖国的科学研究的精神理应成为我们新一代交大人的职责。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