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奋斗之“桥” ——记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作者:何平 陈雁 编辑:杨永琪 日期:2019-08-28 点击数:[]

  茅以升,这个名字是同中国有名的钱塘江大桥联在一起的。

  在94年的漫长人生旅途上,这位中外闻名的桥梁专家不知设计、建造了多少座桥。用他自己的话说,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一)

  1921年,25岁的茅以升在美国加利基·梅隆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绝了好几家公司的重金聘请,怀着“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的志向,远涉重洋,毅然回到养育他的故土。

  然而,他所目睹的却是一幅幅令人辛酸的景象。有着“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的江河湖海上,看到的都是由外国人设计建造的现代桥梁。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桥梁工程师,茅以升立誓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机会终于来了。19333月的一天,正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教的茅以升接到一位朋友的来信,邀请他去主持设计建造杭州钱塘江大桥。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辞去了北洋大学教授的职务,赴杭州担任了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当时,国内外都有人断言,在钱塘江上建桥不可能成功。但茅以升怀着一颗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之心,同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利用“气压沉箱法”克服了钱塘江底流沙层厚的困难,只以160万美金的最低造价和两年半的时间,就建成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座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结束了由外国人垄断中国桥梁建设的历史。

  从此,茅以升这个名字,同钱塘江大桥一起名扬中外。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就在茅以升用双手迎接这座大桥诞生的同时,竟也为这座大桥的坍塌作好了准备——凿好了安放雷管炸桥的洞孔。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钱塘江大桥竣工不到3个月,杭州沦陷。为了阻滞日军的进攻,1225日,茅以升亲手点燃了导火索,挥泪炸毁了这座饱含自己心血的大桥。

既是桥梁的设计建造者,又同时是桥梁的亲手毁坏者,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都是没有过的。这里,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有着高超技术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更是一位对祖国有着赤诚挚爱的中华赤子茅以升。他那造桥与毁桥的史实,同将载入史册。

(二)

  1949年上海解放,对饱经忧患的茅以升来说,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上海解放后第10天的纪念工程师节大会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说:“我们要以解放了的工程师,来建设解放了的新中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聪明才智之心溢于言表。

  就在这一年,茅以升应邀北上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出席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有一次,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对茅以升等科学家说:“你们都是科学界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很重要,我们要建设新中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

  1951年秋的一天,周总理主持政务会议,讨论武汉长江大桥筹建方案,特意邀请了茅以升参加。周总理亲切地叮嘱茅以升:“你有造钱塘江大桥的经验,希望你对这座大桥多多出力!”

  毛主席、周总理的信任与期望,使茅以升深受鼓舞。他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宏伟大业之中。他先后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主持修建,但任过首都“十大建筑”之一人民大会堂建设的结构组组长,并出任过中国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突出贡献。

  即使在那“四害”横行的年代,在科学事业备受摧残,知识分子遭到迫害的恶劣环境下,茅老不仅发明了四位乘除用的计算器,而且完成了《力学概念》、《科学体系》、《教育制度》、《从赵州桥到南京长江大桥》等著作手稿。粉碎“四人帮”后,茅老更是竭尽全力地工作。他不止一次地说:“我年纪大了,必须抓紧时间。”已是80多岁高龄的他,不仅新编了科学小品集《进军集》、《浪花集》,还主编了《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史》。

  作为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的负责人,茅老一生还撰写了许多科普文章。毛主席读了他写的1963年发表在报纸上的《桥话》后曾赞扬道:“你的《桥话》写得很好!你不但是科学家,还是个文学家呢!”

(三)

  星移斗转,几度沧桑。不觉中,茅老已经步入90高龄。回首一生,他问心无愧。但有一事,他始终引为遗憾。那就是自己追求了大半生的夙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正如茅老曾经写道的那样:“我的前半生自诩‘无党派’、‘超政治’,是个一贯崇尚‘科学救国’、‘工程求务’的旧民主主义者。抗日战争胜利后,我目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摧残民主,投靠帝国主义,开始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起来革命,才能救中国。”

  新中国一成立,茅以升就提出了“共产党是建设新中国的总工程师”的观点,表达了他对党无限信赖的心声。

  在建国后的几十年中,茅以升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始终把入党作为自己毕生的理想和追求,并尽量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1962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规划会议休息时,周总理同茅以升、竺可桢、吴有训等科学家在树荫下谈话。

  有人问总理:民主人士中有不少被拔过“白旗”,他们能否申请入党?

  “当然可以。”说罢,总理指着茅以升对大家说,不过,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像茅老这样有声望的人,留在党外也许更便于开展工作。

  几十年来,总理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茅以升始终铭记在心。他决心听从党的安排,做一名“党外的布尔什维克”。但他随着自己日益年迈,要求入党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他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向党提出申请。19851122日,茅老首先给敬爱的邓大姐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尔后,又提笔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我已年逾九十,能为党工作之日日短,而要求入党之殷切愿望与日俱增。”“为此,特再次提出申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茅老虽几经磨难,但对党的信念却始终如一,失志不移。

  19871012日,茅老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接纳了这位92岁高龄的新党员。

  主持入党仪式的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代表党组织对茅老入党表示热烈欢迎。他说,50年前,茅老主持建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座铁路大桥。30多年以来,他又以实际行动,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由爱国主义者通向共产主义战士的大桥。

  茅老激动地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多年的愿望。这个愿望是我一生经验的总结。我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奋斗,追求——这就是茅老一生的写照。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人生征途“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茅老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所建造的一座座大桥仍在,他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永存。

(载《人民日报》19891127日)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