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良院士在发表论文上的态度极其严肃。在八、九十年代,他以古稀之年和几届研究生努力探索氧在Y系高温超导材料中的扩散行为,当时他有一个设想,认为氧在Y系薄膜材料中只沿ab基平面扩散,在垂直方向沿c轴的扩散是通过螺位错的卷面盘旋上升而实现的。可是始终缺少有力的实验证明。他曾综合分析了各方面的资料并作了一些理论计算写成文章寄出。编辑部反馈同行评审的意见,认为由于缺少实验证明,建议不作原始论文发表,适当修改后作综述性分析文章发表。但他考虑到文章既然还不成熟,就压下不发表了。在他看来,无助于澄清问题本质的文章是不值得发表的。吴自良院士在科研第一线工作的时间超过半个世纪,但有他署名发表的文章却是屈指可数的,平均一年肯定不到一篇。但凡是有他署名发表的文章,都得到同行专家由衷的好评和赞赏。这和当前低水平重复的科研工作泛滥,论文泡沫化的现象对比,反差何其鲜明。
1988年,吴自良院士的学生谢晓明和陈廷国一起将经典的低频内耗手段用于当时炙手可热的高温超导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并获得了令人惊喜的实验结果。谢晓明兴奋地撰写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交在吴先生手里。吴院士看了一遍,笑着对他说:“哦,很好,做了一道不错的习题。”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一次又一次,他召集他们讨论实验方法,核实公式推导,分析实验数据。模型建好了又推翻,推翻了再重建;文稿写了又改,改了再重写。几个月后,终于吴自良院士亲自执笔完成了论文。文章后来被美国物理评论录用,发表后很快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并获得了很好的引用评价。谢晓明一开始还嫌老师太慢了,直到多年后才明白了吴自良院士的用心并极为肯定了此举的分量。
吴自良指导研究生
(图片来源:科学人生·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