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原子弹“心脏”的优质“链条人”——吴自良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作者:陈鑫 编辑:徐九岱 日期:2019-04-07 点击数:[]



   吴自良,浙江浦江县人,1932年考入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两弹一星元勋。


     

杭高1930年代吴自良校友信息登记




奋发勤勉以汗水系本根


吴自良院士小时候是靠他大哥资助上的学,从小读书就很优秀。他九岁进私塾,在上学的时候就因为能将四书五经倒背而在浦江被广为称赞。那个年代正是以读书救国,所以吴自良院士怀抱志愿走出了前吴村,愈加奋发学习钻研。


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心系家乡的吴自良院士,即使上了年岁仍然清楚记得对村里的印象和自己在村里当放牛娃时期的种种,还曾当面给吴健中(当时的前吴村村长)说,要搞好乡村建设,也对此提了很多意见,十分关心家乡、农民的面貌。尽管他对农村建设不是很了解,但还是热切希望,希望能够把村子搞好。当时吴自良院士一直勉励大家,对村里人也寄予了深深希望。天助自助者是他的名言,上天只帮助那些自己努力的人,要想获得成功,不能靠别人、靠上天,首先要自己付出努力。正是心中时刻怀揣如此的信念,吴自良院士艰苦奋发、治学精臻,最终学有所成,为家国争荣光。


他不仅自己时刻牵挂着前吴村,而且教导后辈要对自己的来处深深铭记。在吴自良院士的追悼会上,他的夫人就曾叫着村长、书记一起,对所有吴家的下一代说,家乡不能忘记,下一代人要能够对前吴村有一点印记——这是吴自良院士生前留下的嘱托。为此,吴自良院士的儿子和媳妇在2017年还曾特意从美国回到了前吴村。



吴自良院士题写人生格言:天助自助者


淡泊功利以平淡守初心


吴自良院士一生淡泊名利,不事张扬。他1950年从美归国,回国后担任唐山交大冶金系教授。在唐山时,大家都住单身宿舍(东楼,原学生宿舍),设备简陋,华北冬季寒冷。但他不以为苦,常常与大家谈论学术问题,甚至争辩,却感到其意融融。后其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担任研究院、室主任,兼任副所长。担任副所长数十年,但他仍在原办公室工作,从不显示所长身份。


成了科学功臣后,某名牌大学打算聘其为名誉校长,不用做什么具体工作,挂个名就可以了,并承诺给予优厚待遇,吴自良院士当即言辞严厉地拒绝了,我这个人只适合做实事。


虽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但他从来都不把奖章和荣誉当成他一个人的成就。他始终认为,国家给予的荣誉是当年同一战壕里的人用青春与汗水换来的,荣誉不只属于他自己、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一个吴自良研究不出来原子弹。奖章拿回来的第二天,他就跑到单位要求捐赠出来。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遂这个心愿。在与病魔抗争的最后时刻,他仍不忘叮嘱家属一定要将金质奖章捐给单位,以激励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攀登科学的高峰,创造新的奇迹。


吴自良院士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99.9.18


热忱于学以科研为食粮


吴自良院士是浙江浦江人,口味就是喜欢吃肉,尤其爱吃家乡的梅干莱烧肉,而不太肯吃鱼和蔬菜。每当吃饭时,他脑中还想工作,平时饭量总是两碗,可是很多次他只是吃了一碗就站起走了,家人只得提醒,喊他坐下来再吃一碗,他疑惑地说,我只吃了一碗吗?


他每晚一下班,晚饭后一直工作到十二点钟,数十年如一日,若某个实验需连夜继续时,他就在晚上十二点后再去实验室查看。他从来没有节日和周末,有空就捧着一本书,凡家事和孩子的事他一律不闻不问。那时所里图书馆新书有限,他就自己掏钱买,一买就是400-500元,放在所里的书柜里,供大家参阅。那个时候,400-500元是多少大米啊?


即使在文革中遭受冲击,诬陷他的大字报从研究所前门贴到后门,他却连大字报看都不看,每天仍旧是看书。


吴自良院士病重住院时,谢晓明被多次叫到吴老的病榻前,讨论工作;被要求再去查阅文献;被叮嘱去组织力量,继续那些处于停滞状态的研究。当谢晓明意识到吴老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允许吴老继续从事其钟爱的科研的时候,便安排了几位研究所退休职工,希望他们能够常去医院探访,陪护吴院士,同时也可以算是为其组织了科研力量,可以聊天、讨论工作,也可以查阅文献、整理研究结果。没有想到的是,谢晓明却受到了吴自良院士严厉的批评,你是想糊弄我,你这是犯罪。这份怒气是他对科研的执着、对事业的热忱



吴自良在八十华诞及从事科研教育工作五十周年座谈会上


善良平和以宽厚待他人


吴自良院士毫无保留地热爱他的研究生们,孜孜不倦地教导和爱护他们,胜过自己孩子。他总是尽心尽力为他们的前途开路,从不求任何回报。


他待人宽容大度,对家中的保姆或医院中的护工亦不例外,以礼相待,没有丝毫架子。他晚年患病住在华东医院南楼几年,那里病人的伙食较丰盛,每次用餐前,他总是先将各种荤素菜分给护工吃,剩余的留给自己。记得有一个姓陈的护工因违反院规被院方辞退,她回乡时将吴自良院士和家属让她保管的一笔钱款带走了。院方得知后很恼火,因数目不菲,欲派人去她老家索取。吴自良院士却加以阻拦,说算了,她是家境困难才出来打工的,这笔钱权当我给她的遣散费。当面对一些需要救助的人和事,他也总是慷慨解囊,富有同情心。这是他的善良平和



吴自良在实验室



治学严谨以严苛求精益


吴自良院士在发表论文上的态度极其严肃。在八、九十年代,他以古稀之年和几届研究生努力探索氧在Y系高温超导材料中的扩散行为,当时他有一个设想,认为氧在Y系薄膜材料中只沿ab基平面扩散,在垂直方向沿c轴的扩散是通过螺位错的卷面盘旋上升而实现的。可是始终缺少有力的实验证明。他曾综合分析了各方面的资料并作了一些理论计算写成文章寄出。编辑部反馈同行评审的意见,认为由于缺少实验证明,建议不作原始论文发表,适当修改后作综述性分析文章发表。但他考虑到文章既然还不成熟,就压下不发表了。在他看来,无助于澄清问题本质的文章是不值得发表的。吴自良院士在科研第一线工作的时间超过半个世纪,但有他署名发表的文章却是屈指可数的,平均一年肯定不到一篇。但凡是有他署名发表的文章,都得到同行专家由衷的好评和赞赏。这和当前低水平重复的科研工作泛滥,论文泡沫化的现象对比,反差何其鲜明。


1988年,吴自良院士的学生谢晓明和陈廷国一起将经典的低频内耗手段用于当时炙手可热的高温超导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并获得了令人惊喜的实验结果。谢晓明兴奋地撰写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交在吴先生手里。吴院士看了一遍,笑着对他说:“哦,很好,做了一道不错的习题。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一次又一次,他召集他们讨论实验方法,核实公式推导,分析实验数据。模型建好了又推翻,推翻了再重建;文稿写了又改,改了再重写。几个月后,终于吴自良院士亲自执笔完成了论文。文章后来被美国物理评论录用,发表后很快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并获得了很好的引用评价。谢晓明一开始还嫌老师太慢了,直到多年后才明白了吴自良院士的用心并极为肯定了此举的分量。




吴自良指导研究生

文章内容根据西南交通大学立德树人教育发展中心纪念推文(作者 / 陈鑫,编辑 / 刘禺杉)、《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浦江科技名人录》等整理


图片来源 /  中国科普博览网、杭高校史馆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