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张铁路的施工中,充分展现出詹天佑的科学创新精神。他采用了中距离凿井四面对挖的方法,高质量地开凿了当年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隧道;采用了“人”字 形展线的方法,使列车可以安全顺利地通过八达岭天险;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列车自动挂钩,提高了列车安全运 行的保险系数。这些发明创造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当时铁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迪。
在确定施工路线时,他竟一亩熟地都没征,把厂址选定在村南 2 公里的荒野河滩上,宁可自己艰苦,也不扰民。詹天佑还根据山区筑路的特点,就地取材,设计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宏伟壮观的石拱桥。不仅节省了钢材,还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1916 年,耶鲁大学决定授给他学位,詹天佑因工作繁忙,没有前往接受。从1917年起,他担任交通部铁路技术委员会会长一职,着手主持制订铁路工程标准及法规,为我国早期铁路标准化和法规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詹天佑领导修建的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当时深受侮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大气,表现了我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 李四光语 )。
直到今天,詹天佑的名字一直和京张铁路联系在一起,然而事实上,詹天佑对中国铁路的贡献,远远不只是修建了一条长201公里的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通车典礼
詹天佑修建和踏勘了许多条铁路,自1888年从事铁路建设起,到1919年逝世的32年间,詹天佑先后参加京奉、京张、津浦、津卢、西陵支线、洛潼、沪宁、道清、萍醴、津浦、潮汕、张绥、粤汉、川汉、中东等 铁路的修建或筹建工作,尤以京张铁路著称于世。他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此外,詹天佑对我国铁路网的规划,干线的勘测设计、线路、桥梁、隧道的设计和施工,都有开创性的重大贡献。他所提倡的多项铁路工程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詹天佑的一生,功在国家,名昭中外。他研究并建议全国使用自动车钩、坚持采用标准轨距、主持制定了铁路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为中国铁路的统一和通畅创造了条件。他致力于科技同仁的团结,为中华工程师会主要创办人之一,并任第一任会长。
▲在广东创办中华工程师学会时合影
前排中央站立者为詹天佑
正如1916年10月,他在中华工程师学会第四届常年大会上的演说词,“凡国家之贫富强弱,恒视工业之盛衰、交通之利阻、规械之精宛以为标准。本会宗旨既在发达 工程事业,增进社会幸福……凡此致端,皆根据于工程 学术,本会亟应切实研究,冀有所贡献于国家,而立富强之基础。责任所在,难作缓图。”为此,他把毕生精力投入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对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工程事业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